來源:鄭州高氏發表時間:2020-01-10 14:52:55
感應器對于中頻感應加熱設備的重要性我想大家都知道,在這里我就不再做過多的講述。前兩天,我們講過中頻感應加熱設備所用感應器設計的一些知識(我們一起來看看中頻感應加熱設備用的感應器是怎么設計的),主要說了感應器板厚度的選擇、接觸板和導電板的設計,今天,我們說一下其有效圈的設計以及噴液器的設計。
1.有效圈的設計
(1)有效圈寬度
1)工件外圓淬火以及工件內孔淬火時,同時加熱感應器,有效圈寬度與工件高度差應符合規定。
2)為避免淬硬層在工件截面上呈月牙形,有效圈兩端可設計成凸臺式,凸起高度為0.5-1.5mm, 寬度為3-8mm。
3) 當長軸的中間一段淬火加熱時,要考慮軸兩端的吸熱因素。一般有效圈寬度應比加熱區寬度大10%-20%,功率密度小時取上限。
4)當感應器為半環形時,可以用增長周向導管長度的方法來提高軸頸兩端的溫度
(2)有效圈壁厚
當通水冷卻時,按根據標準走;當不通水冷卻時,壁厚為8-12mm。
2.噴液器設計
不同加熱狀況或不同鋼材感應淬火時,需要不同的冷卻速度,對噴液器來講,可選用不同的噴淋密度:對一般表面淬火,噴淋密度為0.01-0.015L/(cm2.s) ; 對透熱淬火,噴淋密度為0.04- 0.05L/(cm2.s) ;對低淬透性鋼淬火,噴淋密度為0.05-0.10L/( cm2.s) 。
(1)臺肩軸部分的噴液環結構 軸的臺肩部分同時加熱并淬火時,如采用一般噴液環,常使臺肩圓角處產生軟帶
(2)掃描感應淬火噴液孔 噴液孔徑為直徑1.8-直徑2.5mm; 噴液孔中心線與工件軸心線交角為30°-60°,此值隨有效圈與工件間隙大小、鋼材允許預冷時間的變化而變化;孔間距為3.5-4.Omm 交叉分布。
1)當淬硬層要求較深及淬有臺肩的軸時, 寸應考慮加輔助噴液器,特別是上大、下小的臺肩,擋住下流的水,此時輔助噴液圈更是必要。圖7-9所示為帶輔助噴液器的掃描淬火感應器。
2)當帶法蘭的軸要求淬硬層離軸的法蘭很近時,感應器可不帶輔助噴液器,此時有效圈上噴液孔應增至4-5 排。
(3)水幕式噴液環 水幕式噴液環噴出的液體是一個面,形成水幕,調節上蓋可使噴液量變大或變小。
(4)快冷與緩冷組合的噴液器 由兩種噴液器組合而成。高壓、小流量噴嘴使工件表面快冷到500℃左右,高壓能破壞工件表面蒸汽膜,小流量防止噴液影響加熱區。低壓、大流量噴液塊可使工件緩冷至200℃左右,防止淬裂。高壓噴嘴的窄縫為0.5mm x 15mm,噴液塊由許多噴液孔組成。這種高、低壓組合的噴液器,能避免托氏體產生并得到高硬度,有效淬硬深度也能提高,特別適用于滾珠絲杠的淬火。 所有各種形式的噴液器當采用導電材料制造時,應注意避免形成環路,產生渦流。金屬制噴液環一般在環中間開一個45°的缺口。為使噴液器各部分噴液均勻,可采用噴液漏斗、緩沖板、緩沖管與切向進液等結構。
(5) 同時加熱有效圈兼作噴液器 有效圈壁厚應加厚到8-12mm,噴液孔經常用直徑1.5-直徑2.Omm交叉排列。同時加熱感應器的噴液孔一般呈棋盤狀交叉排列。 由于導電板厚及上下蓋板占據了噴液孔的位置(當進水壓力特高時例外),對噴液時工件不轉動的有效圈,該處要斜孔來補充,使工件表面能得到均勻的冷卻。 噴液孔截面積總和與進液管截面積總和應大致相等,當進水壓力特高時例外。噴液腔截面積應是進液管截面積的2-4倍,腔寬一般不應小于6mm。
(6)塑料噴液器 金屬噴液器因靠近有效圈,發熱損耗在所難免。現在歐、美感應加熱公司對噴液器材料進行改進,采用了透明的塑料或模壓的聚四氟乙烯本體與板組裝等方法。國內制造廠比較成功的改進,是用環氧玻璃布板或夾布膠木板制造本體,管接頭用黃銅制造。此種噴液器堅固耐用,既不產生損耗,亦不必開切槽,已在半軸等一些感應器上使用。
感應器不僅僅對設備自身來說很重要,對于工件的熱處理也是相當重要的。 鄭州高氏是專門從事中頻感應加熱設備生產銷售的廠家,不管是設備自身還是感應器都相當的了解。如果您想了解更多關于感應器的信息,請來電咨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