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鄭州高氏 2020-01-14 11:17:43
齒輪用高頻淬火設備淬火后,對工件表面的要求不得有淬火裂紋、崩角、銹蝕、燒熔、未加熱表面等影響使用性能的缺陷。一般件99%目測檢驗,重要件應100%無損探傷檢驗。成批生產時,按規定要求進行檢驗。
一、表面硬度檢驗
①一般用洛氏硬度計進行抽查,近年來筆式硬度計與內孔硬度計均有許多新產品,使形狀不規則或一些大工件均能方便地進行檢測。,工件批量生產時,按5%一10%抽檢硬度;單件、小批量生產時按100%檢驗硬度。
②淬火硬化區域的范圍根據硬度確定,也可對工件用強酸浸蝕淬火表面來使硬化區顯示白色,再用卡尺或鋼板尺測量。
③形狀復雜或無法用硬度計檢測的工件,可用硬度筆(或銼刀)進行檢驗。
④硬度應滿足圖樣技術要求,誤差范圍應符合規定。
二、硬化層深度檢驗
高頻淬火設備對齒輪淬火,其硬化層深度,目前絕大多數是通過切割樣件規定的檢驗部位來測量。使用砂輪切割機或線切割機切割樣件。
①硬化層尺守確測量標準 金相法 對于中碳鋼,從工件表面99%馬氏體測至50%馬氏體+50%托氏體為止。
它是用測量零件斷面硬度的方法來確定硬化層深度,即用維氏硬度計(9.8N載荷),從零件表面開始,作為有效硬化層深度(Ds),可用下式例如,某工件的表面硬度要求為56~60HRC,其硬度下限為56HRC,經上式計算:極限硬度一0.8×56HRC一44.8HRC,因此應測到44.8HRC處,即從工件表面測到44.8HRC 處這一段距離作為有效硬化層深度。此值與45鋼感應淬火金相法測到50%馬氏體組織的硬度相接近。但兩種方法測量硬化層深度的依據確是完全不同的。金相法完全按顯微組織50%馬氏體確定深度,它是固定不變的;而硬度法則按零件技術要求的下限乘以0.8來確定深度,它是變化的,若齒輪要求的硬度下限為50HRC,則就以0.8×50HRC一40HRC這一點作為極限硬度值,此時測出的Ds值就增加了。要求表面硬度下限>55HRC的齒輪,其硬化層內不允許有鐵素體存在。要求表面硬度下限≤55HRC的齒輪,預先經調質處理的,其硬化層內不允許有鐵素體存在。預先經正火或退火處理的齒輪,在符合硬度的條件下,其硬化層內允許有少量鐵素體存在,3~9級為合格。未經正火或調質處理的表面淬火齒輪,原則上不進行金相組織檢測。對于連續加熱淬火,且硬化層要求較淺和形狀復雜、加熱不易均勻的齒輪的金相組織允許3~8級。對于特殊類型齒輪,可根據工件的實際使用情況,由工藝和設計人員協商確定其金相組織級別。感應加熱表面淬火齒輪變形檢驗 其變形量比整體淬火小,可按圖術要求檢驗。